欢迎光临中科人力资源培训中心!
你好,[登陆    注册]

    悲观性面试技巧:什么人会自找倒霉

    时间:2017-09-18

    有些人不相信好事,他们看过去都是错误,看未来都是风险,究其原因,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受害者情结(victim complex)。

    受害者情结,聊天的时候稍加留心,能隐约地听出来。下面的两个聊天话题,深入分析,能看到受害者情结的形成原因。

    【话题一】今天真倒霉,去餐厅吃饭,没有靠窗的座位,上菜真的慢,牛排还咬不动。餐厅里人多得莫名其妙,那帮人没素质,大声说话,好讨厌。

    这是张三和朋友聊天的话题,张三爱说倒霉事,他的朋友也一样。朋友先听他抱怨,然后各自说自己的倒霉事。像这样聊天,一件倒霉事会引出好多倒霉事,聊天时间都被倒霉事给填满了。

    如果张三的父母,更关注倒霉事,只要张三说开心事,父母就不接话茬,张三说倒霉事,父母才和他聊天。为了和父母沟通,张三天天都要找几件倒霉事,以便有话题和父母聊天。如此成长的张三,生活被倒霉事填满,在不知不觉中,他就成了一个倒霉人。倒霉人能记住的开心事,都是大事,例如升职加薪、买车买房。

    【话题二】今天好开心,发现餐厅边上有个书店,卖的书很有特色。书店里有个咖啡吧,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。

    这是李四和朋友聊天的话题,他们爱说开心事。如果李四从小和父母聊天,就爱说开心事,他的生活会被开心事填满,他能记住的倒霉事都是大事,例如失恋、面试失败。

    透过聊天,能看到一个人的成长。张三的倒霉,是被家庭中的互动引导出来的,这就是受害者情结,定义如下:由人际互动而内化的自我否定

    受害者情结,自己觉察不到,身陷其中的“受害者”,会习惯性地找倒霉。在工作中,“受害者”的积极性很难调动,不管领导怎样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他都不相信会有好事发生。如果用发火、骂人、扣工资,这些粗暴手段对待他,他的效率反而更高。

    在职场上,霸道上司和倒霉下属是一体两面。如果管理风格霸道,乐观的人就会跳槽,留下“受害者”。公司里的受害者越多,管理越霸道,如此循环,形成死结。

    “受害者”的另一个麻烦,是不会应对变化。面对不确定的人和事,他们本能地相信,那是风险,不是机遇。为什么霸道上司的手下,都是些“受害者”?因为他们不敢跳槽,跳槽要面对不确定性,这比霸道上司还要可怕。在公司里,受害者越多,公司反应越迟钝。迟钝公司很辛苦,因为后知后觉,找不到蓝海,只能和对手拼成本、比加班。

    希望同事多一点修养,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,也希望公司活在蓝海中,大家少加点班,想实现这两个愿望,招聘的时候,就要认真筛查“受害者情结”。

    受害者情结曾经很普遍,它是传统教育的直接后果。《红楼梦》中的贾瑞,有典型的受害者情结。贾瑞父母早亡,由他爷爷贾代儒抚养长大。爷爷对贾瑞“素日教训最严,不许他多走一步”。贾瑞二十岁的时候,企图和嫂子王熙凤幽会,结果空等一夜。早上回家,爷爷震怒,严厉惩罚他一夜不归,打了他四十大板,还让他大冬天跪在院子里读文章,不读完十天的功课,不准吃饭。

    二十岁的人,还被罚跪、饿饭、打板子,可见爷爷的严厉。在那个时代,二十岁结婚算晚婚,贾瑞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追求女生,而是偷偷摸摸地勾引嫂子?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相信,自己是坏人,只配偷鸡摸狗,不配大大方方地谈恋爱。认为自己是坏人,他这个信念,来自二十年的心理暗示。

    每一种教育,都对应着一个心理暗示:我是谁?即受教育的人,透过教育看到了什么样的自己。贾瑞爷爷的教育,心理暗示是“犯罪分子”。他对付贾瑞的手段,罚跪、饿饭、打板子,都是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,这是在暗示贾瑞:你是犯罪分子。

    贾瑞被爷爷教育了二十年,这期间的每一天,他都在接受“我是犯罪分子”的暗示。二十年如一日的暗示,让他刻骨铭心地相信,他就是犯罪分子。这样的人即使是考上了功名,成了一方的父母官,骨子里还是犯罪分子,能捞就捞、能贪就贪,满嘴仁义道德,一肚子男盗女娼。

    如果生活在当代,贾瑞可以接受心理治疗。他要远离他爷爷,去帮助比他弱小的人。周围人的感激、欣赏、敬佩,像清水一样,可以洗掉他爷爷的暗示。摆脱了暗示,贾瑞会发自内心地相信,他是品德高尚的好人。内心形成了这样的信念,贾瑞才会行得端、坐得正,他的人格才会真正独立。

    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教育也是如此。社会学家布鲁克斯,在《社会动物》一书中,列举了草根学校、精英学校、贵族学校,三种教育模式对应的心理暗示。

    草根学校,心理暗示是底层劳工。草根学校的教育,以“听话”为核心,孩子们的作业是出操、走正步。因为这些孩子,将来都是听人指挥的劳力,最重要的品质是听话。

    精英学校,心理暗示是企业领袖,学校教育以“能力”为核心,孩子们的作业是拍电影。孩子们自己筹钱、写剧本、选导演、挑演员,电影拍好之后,再自己去推销。

    贵族学校,心理暗示是社会领袖,学校教育以“理想”为核心,孩子们的作业是辩论、演讲,假设自己是开国元勋,如何制定政策法规。

    教育的心理暗示,会影响人的一生。有些年青人,学习不认真、工作不上心,没理想、没抱负,为什么?因为教育给他们的心理暗示,不是有理想有抱负,而是和贾瑞他爷爷的暗示一样,你就是个犯罪分子。如此荒唐的教育,扭曲了孩子的心灵,在孩子的人格中注入了受害者情结。

    【典型人物】在真实人物中,哲学家叔本华,是“受害者情结”的典型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和个人品行,都有隆重的悲观色彩。

    叔本华认为,宇宙的本质是邪恶的“意志”。以爱情为例,男女不论是追求浪漫,还是追求性爱,其实都是受“意志”的驱使,所谓浪漫和欢愉,都是表象。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,物质和精神都是表象,表象之下的“意志”才是本质。

    1819年,叔本华出版了名著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。他的观点启发了众多思想家,尼采的权力意志、弗洛伊德的潜意识,都脱胎于叔本华的“意志”。

    在著作中,叔本华提倡“完全的守贞,自愿清贫、斋戒和苦行”,以自律化解意志的邪恶。而他自己,从不奉行自己的倡议。他是奢侈餐厅的常客,他的风流韵事,都是追求情色,而不是投入感情。

    叔本华刻薄、贪婪,格外好斗。一次,一个女裁缝在他门口和朋友说话,声音比较大,他发了火,把女裁缝推下楼梯,使得她终身伤残。如此的恶行,他也不认错。女裁缝把他告上法庭,法院判他赔偿,他才很不情愿地赔偿。

    叔本华见解深刻,他的倡议也高尚正义。但是,他身上找不到他提倡的任何美德,颇有“满嘴仁义道德、一肚子男盗女娼”的味道。按常人的想象,哲学家都很理智,为什么叔本华如此言行分裂?因为早在童年,他的人格就被注入了受害者情结。

    叔本华的父亲,抑郁而易怒,还常年在外经商,没时间陪老婆孩子。他母亲是著名的交际花,虚荣、放荡、自私、冷漠,在他母亲眼里,叔本华只是个累赘。在父母的暗示之下,叔本华发自内心地相信,自己不是善良、有教养、有道德的好人。

    醉眼看人人皆醉,叔本华看到的宇宙都是邪恶的。假如叔本华是皇帝,他坚信总有刁民想害朕,在他的统治下,文字狱、大清洗会层出不穷。如果他是老板,则坚信员工都爱偷懒,要逼他们加班。他去打工,就坚信资本家都黑心肠,每一个毛孔里都是贪婪。

    叔本华不适合上班,他这样的经理,会加强员工的跳槽决心;他这样的员工,会加大经理的管理难度。总之,受害者情结不适合组织化的工作,面试的时候要注意筛查。

    如何测试受害者情结?可以做一个“开心事件测试”,这个测试可以做笔试,问题如下:请列举三件你最近遇到的开心事。

    回答一:我最近遇到的三件开心事,第一件是今天是周五,明天周末,开心。第二件,是昨天吃了酸菜鱼。第三件,是昨天下雨的时候,发现抽屉里有一把伞。

    上面这个回答,开心事都是小事,而且是近期的事,说明应聘者能记住开心的小事,他是一个乐观的人。

    回答二:我最近遇到的三件开心事,第一件是结婚,我大前年结的婚。第二件是买房,我前年买的房子。第三件是生孩子,我去年生的孩子。

    上面这个回答,开心事都是人生大事,而且间隔的时间很长,这说明应聘者看不到开心的小事,这种关注习惯,会让他偏悲观。在测试中,把开心事等同于人生大事,而且开心事的间隔超过一年,这样的应聘者,疑似有受害者情结。

    心理研究发现,悲观和乐观,主因是后天教养。悲观的人,学会关注开心的小事,就会为自己的人格注入活力,慢慢摆脱“受害者”的宿命。

    受害者要重塑人格,关键是远离批评、指责的人际环境,让自己生活在感激、欣赏和敬佩当中。批评和自我批评,那怕是出于善意,也会强化受害者情结,甚至引发人格上的自我否定。这种情形,正如诗人海涅所说:我播下的是龙种,收获的却是跳蚤。

    文章来源:三茅人力资源网

    电话:029-82160994、82160995、82160990
    QQ: 100980995、1151228021、121090055
    Email:admin@zkedu.com
    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咸宁中路125号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后二楼

    陕ICP备16009099号-1   最佳分辨率: 1024*768 75HZ 技术支持:兄弟建站
    中科人力资源微信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

   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23号